導讀: 葫蘆執壺自帶“人設”這一日,只見山中小道上有人口中唱道“世人都曉神仙好,惟有功名忘不了!古今將相在何方?荒冢一堆草沒了······”就見這唱歌之人卻是一閑游的道士,蓬頭垢面,一身的污泥,卻是那手中端著 ...
葫蘆執壺自帶“人設”
這一日,只見山中小道上有人口中唱道“世人都曉神仙好,惟有功名忘不了!古今將相在何方?荒冢一堆草沒了······”
就見這唱歌之人卻是一閑游的道士,蓬頭垢面,一身的污泥,卻是那手中端著一偌大的黑油油酒葫蘆,一邊舉著葫蘆嘴對嘴的喝酒,一邊也不看路隨著性子瞎走。
《紅樓夢》劇照中的坡腳道人拿著葫蘆的形象 | 圖源:網絡
電視劇中得道仙人、武功高強之人,尤其是好喝一口酒的人都喜歡背著一只酒葫蘆走四方,他們背的那種酒壺是實打實的真葫蘆,好像一切家當都在這一只葫蘆上,不為世間所累,頗有悠然自得的人間意趣。
游本昌版《濟公傳》中濟公喝酒的情景 | 圖源:網絡
這種瀟灑自得之境誰人不羨慕,況且得此境界的必不是等閑之輩,或是看破了紅塵,目空一切,或是干脆罷官“躺平”。
閑云野鶴般的生活放現在等于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,放古代也是蘇軾料峭春風酒未醒時“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?!?/strong>的壯語,縱然人生坎坷,卻也是豁達樂觀,這樣的生活自然是整日“996”作息的社畜們羨慕至極的事情,而“葫蘆與酒”則成了得道境界中載體的一部分。
葫蘆壺中的世界
葫蘆形狀是很普通的一種自然形態,可葫蘆里的幽玄空間在中國人看來就不普通了,葫蘆里面被看作是混沌宇宙的濃縮,葫蘆在道教中被視為一個小宇宙,一個被稱之為“壺天”的理想仙境。
唐 邢窯白釉葫蘆形短流執壺 | 2003年邢臺市刑鋼生活區工地出土
北宋 越窯青釉葫蘆執壺 | David舊藏
晉葛洪《神仙傳》記錄了一個叫費長房的人所建的壺中世界“入后不復是壺,唯見仙宮世界,樓觀重門閣。公(壺公)左右侍者數十人?!?/strong>而且壺公有個小小的酒壺,“如拳許大”,“飲之至暮不竭?!?/p> 元 青白釉葫蘆執壺 | 艾斯肯納齊舊藏 北宋 青白釉葫蘆執壺 | lally舊藏 陸游在《劉道士贈小葫蘆》中提到:“葫蘆雖小藏天地,伴我云山萬里身,收起鬼神窺不見,用時能與物為春?!?/p> 因為這些文學故事與道教信仰關系非常密切,所以雖然是一些傳說故事,但可以從中了解一些思想觀念。 北宋 定窯白磁刻花蓮瓣紋瓢形水注 | 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隨著道教典籍及故事中對葫蘆附加的特殊觀念,使得葫蘆蒙上了濃重的道教色彩。 《西游記》中金角銀角大仙的紫金葫蘆瓶 | 圖源:網絡 在中國的道教活動中,葫蘆是道教仙人最具特征的伴物,如八仙過海的鐵拐李,拐杖上總掛著一只碩大的葫蘆。 《八仙過?!穭≌罩械蔫F拐李形象 | 圖源:網絡 葫蘆執壺也升級 植物形態的葫蘆酒壺固然實用便宜,可是拿著一個葫蘆喝酒總歸不是一件體面的事情,而且放在桌子也立不住。于是乎,模仿自然葫蘆狀態的瓷質葫蘆執壺應運而生,這才是符合實際情況的“家中常備”。 北宋南方青白葫蘆形連蓋執壺 | 玫茵堂藏 北宋 定窯系白釉葫蘆執壺 |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 到了北宋后期,為了配合日常飲茶、飲酒的使用習慣,葫蘆執壺的造型向精細化和多樣化方向發展,出現了各種精雕細刻工藝精湛的葫蘆執壺。 北宋 定窯白磁刻花牡丹文瓢形水注 | 《平凡社-中國的陶瓷》 葫蘆執壺顯然是工匠在意象模仿葫蘆的形態,在具象模仿的基礎上向更高一層次發展的階段,由于審美觀的變化,不同的葫蘆執壺有不同的意趣,有的雕琢精細,有的刪繁就簡,還有的更側重于器皿造型的神韻或視覺感受。 高麗 青磁象嵌葡萄紋瓢形水注 |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The last 人類所得,來自于大自然的饋贈,但人們的想象卻不受限制,尤其是對于“空”的境地的想象,中國的文學藝術更是賦予了深奧的義理,從老子的《道德經》“埏埴以為器,當其無,有器之用。鑿戶牖以為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?!钡嚼L畫觀念中的“留白”,“空”一直是藝術家留給后人的想象空間,在窯業領域,窯工們更是賦予不一樣的巧思妙想,來實現對器物藝術價值的體現。 最后來一張圖,大家一起回味下童年~ 圖源:網絡
本文推薦"從酒壺到法器,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“玄學”?"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網站立場。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,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。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。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,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。